展覽以商業與娛樂導向,缺乏教育用途
金魚藝術展僅以視覺享受和娛樂為導向,完全忽視了動物展示應具備讓民眾更認識物種及關注個體感知的教育價值。若只為滿足歡樂的體驗,假魚或虛擬實境一樣可以達到效果,金魚藝術展並未針對保護金魚或提升民眾對水族生物福祉的認知,展覽的本質不符合動物友善的精神,這種展示無法傳遞任何教育價值。
金魚的自然行為需求無法滿足
金魚在自然環境中需要寬敞的空間進行探索和互動,而在狹小的透明缸體中,牠們無法表現出正常的行為。研究表明,魚類能夠感知環境變化,並對持續的壓力和痛苦產生生理反應。金魚的感知能力讓牠們在不自然環境中感受到高度壓力,影響牠們的心理健康。策展方提到正值金魚繁殖季節的行為問題,然而這些「自然行為」本應發生在更寬廣環境中,金魚是一種群居的生物,牠們需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將金魚限制在狹小缸體中即便提供照顧措施,並無法滿足牠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展覽形式持續引發金魚健康問題與爭議
此展過去屢因魚隻健康問題而引發爭議,這說明此類展覽形式難以滿足金魚的生理需求。金魚在密閉、非自然的環境中更易受疾病影響,即使採取照顧措施,短期展示環境也難以保證能維持金魚穩定的生存條件,主辦單位應公開日本金魚展的下列相關檢討報告,以確保不會在台灣重蹈覆轍:展覽期間金魚進出/傷亡紀錄、定期監控水質/換水紀錄、隔離疲憊魚隻、提供充足休息空間作法、展出設備清單/魚隻數量、光照強度與時間的管理計畫與紀錄、音樂播放時間/曲目、現場分貝量測紀錄、展覽結束後金魚的安置…等。如果主辦單位仍執意要在台灣辦展,上述檢討報告與問題出現時的處置方式也應每日提供大眾檢視。
拒絕動物商品化
將動物商品化,僅為了「打卡」、「引發話題」,失去對生命的尊重,有違主辦方企業社會形象。即使目前主辦方承諾改善展示條件,也無法改變試圖以活體生命為噱頭,潛藏一次性展覽背後消費動物的虐待問題。金魚是脊椎動物,為動保法所保護之對象,日本「金魚藝術展」的飼養方式、燈光、音樂,在過去展覽已證實會對金魚造成嚴重傷害,若本次展覽出現金魚傷亡,動保主管機關應依動保法開罰。
主辦方雖稱11月預計在台灣展出的金魚經由租借而來,展完會再歸還,試問主辦單位和主管機關:
- 還要犧牲多少隻金魚,這樣「前科累累」、將動物視為商品的展覽,真的有非展不可的必要性嗎?
- 無視金魚的感受和需求的展示,有生命教育的正當性嗎?
- 若只為了人類的視覺享受和娛樂效果,難道不是動物虐待嗎?
- 當動物虐待問題披上了「藝術」的外衣,就不是虐待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