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養清單?
其實只是討論階段!
1 月 3 日,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召開了首次研商會議,主要針對「禁止輸入及飼養的動物種類」進行討論。這是第一次會議,怎麼可能就「拍板定案」?目前的風險分級管理措施還在蒐集意見階段,後續會邀請更多專家、學者及飼主團體參與討論。結論:現在的討論只是開場暖身,不是最終結局!請大家耐心等候政策細節,不要被未經核實的消息誤導!
黑白灰名單是什麼?
分級管理一次搞懂!
所謂黑白灰名單,是政府針對動物飼養管理採取的分級制度,根據不同物種的生態影響、飼養需求和風險進行分級管理:
這種分級管理方式可以更精準地評估每一種動物的飼養影響,兼顧生態保護與飼主權益,是國際上越來越普遍的趨勢。目前政策尚在討論中,未定案,大家可以理性提供建議,幫助政策更加完善!
政府會將寵物安樂死?
假的不能再假了!
這幾天某些媒體和網友不知從哪裡腦補出「政府要安樂死特寵」的劇情,讓不少飼主陷入恐慌。但農業部已經多次澄清,政府絕不會將飼主飼養的動物安樂死,也從未有過這樣的計劃!動物生命權和福祉是政策制定的核心,農業部怎麼可能會採取這種極端做法?結論: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烏龍謠言!相信科學,不信謠、不傳謠!
現有飼主權益不受影響!
不用擔心!
針對已有飼養動物的飼主,農業部再次重申:只要完成申報,飼主可以繼續飼養,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像動物園或展演場所等特定場域,也能依規範繼續合法飼養。結論:你的「寶貝」還是你的家人,政府不會干預,請安心養育牠們吧!
謹防假消息!
慎防商業利益操作!
近期,有些假消息在社群平台散播,例如「蜜袋鼯這樣的白名單物種可能會被禁養」,甚至捏造「所有異域野生動物都會被列入黑名單」的謠言。這些說法的目的是煽動恐慌,對政府施壓,讓動保司無法順利將真正高風險(但高利潤)的物種列入黑名單。
請大家保持理性,不要成為商業利益的工具。謠言製造者的目標是保住牠們的利潤,而動保政策的真正目的,是守護動物福祉與生態平衡。我們應該以科學為依據,支持政策的合理推動,讓高風險物種不再因商業利益而受害!
動物保護政策為什麼這麼重要?
大家可能不知道,台灣曾經因為對外來物種管控不力,出現過很多問題。綠鬣蜥失控、流浪貓狗氾濫,政府和動保團體需要耗費巨大的資源來善後。如果現在不從飼養源頭做好管理,未來的災難可能會更難收拾。農業部推動動物分級管理制度,就是為了在守護生態和保障動物福祉之間取得平衡。這一次新增的 955 種禁養物種,其實有七成已在 2023 年因貿易法相關規定禁止輸入,新增的只是剩下的三成,約 300 種動物。結論:這次禁養範圍非常有限,不要過度解讀,也請相信農業部會以科學和動保為依據,審慎推動政策!
謠言止於智者:
農業部的溫馨回應
農業部也在聲明中特別感謝每位飼主對政策的關心,並承諾會持續蒐集意見,與各界充分溝通。未來的政策推動會更加謹慎,不會因為部分人的焦慮而損害更多人的權益。農業部的目標是讓所有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動物,包括伴侶動物和野生動物,都能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